1968年,担任北京军区司令的杨勇将军不幸遭遇了心怀叵测者的恶意攻击和陷害,结果被剥夺了职务,并被监禁于秦城监狱。这一事件导致北京军区陷入了领导层空缺的困境,所有工作均被迫停滞,军区内部各部门亦弥漫着恐慌和动荡的气氛。
为了迅速稳定局势,毛主席指示中央组织部为北京军区挑选一位新的司令员驻守。中央组织部深知此事至关重要,不敢有所疏忽,立即在军队范围内进行了选拔,并最终制定了一份候选人名单呈交主席。然而,主席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认为这些同志要么资历尚浅,要么能力不足,均无法胜任这一重任。
林彪那边,得知北京军区司令一职出现空缺,便主动向主席推荐了几位人选。主席浏览完林彪提交的名单后,并未抬头,只淡淡地说了句:“这些人都是原四野的成员吧!”林彪听闻此言,顿时脸色大变,急忙向主席表示歉意,并迅速将名单收回,此后再也不敢提及此事。
显而易见,林彪之所以成为“荐头”,并非出于对国家和毛主席的忧虑,而是出于拉帮结派、谋取政治私利的企图。然而,毛主席洞察一切,立刻揭穿了他的阴谋,使他感到羞愧难当。紧接着,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将北京军区的重任托付给了郑维山将军。
郑维山出身于一个家境贫寒的家庭,早年经历了生活的艰辛。1925年,他在父亲的引导下,共同受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感召,毅然投身于革命事业。1927年,他参与了由中共湖北省委领导的黄麻起义,随后顺利加入了共青团,从此成为了革命队伍中的一员。1930年,他加入了红军的行列,起初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传令兵。凭借着在战场上的赫赫战功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他逐步提升自己的职位。到了1934年,他已经荣升为红军主力师的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爆发之际,郑维山被任命于晋察冀军区,在此期间,他协助聂帅成功指挥了多场有效的反“扫荡”战斗,对日伪军造成了严重打击。进入解放战争阶段,他担任华北军区第三纵队司令,率领部队成功解放了张家口、石家庄等城市。新中国成立后,他再次率军奔赴朝鲜战场,亲自指挥了闻名遐迩的金城战役,使得联合国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郑将军并未立即回国,而是遵命留在朝鲜执行驻守任务,以防联合国军言而无信,再次侵犯朝鲜。在此期间,他还组织志愿军士兵协助朝鲜进行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朝鲜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快速发展。直至1955年,郑将军才被召回国内,在北京军区担任高级职务。
1968年,杨勇将军卸任后,毛主席亲自指定他暂时接管北京军区的全面事务。不久后,江青便主动伸出了友谊之手,意图将他纳入自己的阵营。然而,郑维山对此态度冷淡,坚决回绝了江青的拉拢。这一行为激怒了江青,她随即开始搜集证据,诬陷郑将军具有“反派”倾向。郑将军急忙进行自我澄清,然而此举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三个月后,他被迫卸任,并被软禁于京郊的一座小院之中。直至八年后的1977年,他才得以获得党中央的昭雪,恢复了昔日的名誉。
1981年,中央军委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作出了派遣郑维山将军担任兰州军区首任领导的决定。然而,郑将军却婉言谢绝了军委的盛情邀请。他坦诚地表示,自己已步入晚年,实在无法再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此刻,他渴望退休,过上平静的晚年生活。得知消息后,邓公随即与郑维山进行了交流。他指出,当前正值我国发展的紧要关头,各部门都面临着人手不足的问题。作为一位资深的革命者,郑维山理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助力国家度过难关,而非闭门造车,沉溺于个人享乐。郑将军在邓公的劝说下,最终心悦诚服,决定接受兰州军区的职务。他将以坚定的意志和铁血手腕,守护我国西部边疆,确保甘肃、新疆等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为民众创造一个安宁祥和的生活空间。
1987年,郑将军因年岁已高,决定正式卸任所有职务,告别政治舞台,离开兰州军区之际,他不仅将伙食费、电费等费用全部结清,分文未欠,而且还将军区分配给他的公用物品悉数退还,未曾占取任何一丝一毫的便利。1992年,郑将军怀着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在秘书与警卫员的陪伴下回到了湖北的故里,期间还特地祭奠了已故的双亲,从而完成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愿望。到了2000年,郑将军不幸离世,他的子女们依照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送回故乡安葬。这位在外漂泊了大半生的游子,最终得以魂归故里,长眠于那片青翠、宁静的大别山之中。
通弘网配资-股票配资中心-配资专业网上炒股-配资公司最靠谱三个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