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阅兵在即,日本背后捅刀,欧洲为何集体得了尴尬症?
九月的北京,秋高气爽,但外交圈里的空气,却提前带上了几分肃杀。一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阅兵还没登场,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暗战,已经在各大洲的使馆之间打得火热。
主角之一的日本,正像个悄悄在邻居家门缝里塞传单的家伙,背着人,挨个给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递话”。话里的意思很明白:别去,千万别去北京参加那个九月三号的活动。
这出外交戏码,中日之间早就不是第一次上演,可这次,欧洲的反应却格外耐人寻味。他们就像站在一个摇摇晃晃的跷跷板上,一边是历史道义和现实利益,另一边是盟友的眼色和地缘政治的寒风,迟迟不肯把脚踏实。
就在八月底,日本共同社捅出个消息,说日本政府正通过非官方的外交渠道,劝说各国别往北京跑。他们给出的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中国的活动“太聚焦于过去的历史”,带着浓重的“反日”色彩。
这话说得,好像中国要办的是一场“批斗大会”,而不是一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庄严仪式。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品出味来,这套说辞背后,藏着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心虚。
日本真正害怕的,根本不是什么“反日”情绪,而是怕中国主导的历史叙事,在全球范围内拿到麦克风。他们怕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精心涂抹、淡化甚至篡改侵略历史的那层“保护色”,被北京九月那天的阳光,晒得原形毕露。
他们的手法也很有意思,不搞正式的外交照会,那显得太小家子气。他们让驻外的外交官们,私下里跟驻在国的官员“表达关切”。这词用得妙,“关切”二字,既能传递压力,又能在事后撇清关系,真是把外交辞令的模糊艺术玩到了极致。
可这事儿本身就透着一股子拧巴劲。中国从筹备之初就反复强调,我们纪念历史,是为了缅怀那些为了和平而牺牲的先烈,是为了告诉后人战争的残酷,核心是“珍爱和平”,枪口没有对准今天的任何一个国家。
日本非要把这顶“反日”的帽子扣上来,说白了,就是做贼心虚。他们脑子里演练的场景大概是:各国政要齐聚天安门城楼,中国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重提历史正义,全世界的聚光灯“唰”地一下打过来,他们那些藏在教科书里、供在神社里的历史旧账,还怎么藏得住?
这种对历史的回避和粉饰,已经成了日本外交的肌肉记忆。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文部省大笔一挥,教科书里“侵略华北”就变成了“进入华北”,两个字的改动,就把一场血淋淋的侵略战争,描绘成了一次轻描淡写的旅行。
就在不久前的八月十五日,那个标志着二战结束的特殊日子,日本首相石破茂,堂而皇之地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祭祀费。他的阁僚,农相小泉进次郎,更是带着一帮议员,大摇大摆地跑去参拜。
那里面供的是什么?是十四个双手沾满亚洲人民鲜血的甲级战犯!这种行为,已经不是简单的“历史认识问题”,而是在受害国人民的伤口上,又狠狠地撒了一把盐。德国前总理勃兰特能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惊天一跪,而日本政客却执着于向战犯的牌位鞠躬,这对比本身,就是对“和平”二字最大的讽刺。
正因为心里有鬼,日本才会对中国的纪念活动如此敏感。他们既怕国际社会借此机会,重新审视他们的战争罪责,更怕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和平国家”人设,一夜之间崩塌。
在这场中日之间的角力中,欧洲的态度显得尤为关键,也尤为纠结。他们手脚被好几根绳子捆着,其中最粗的一根,叫普京。
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出席,像一块巨石投进了欧洲本就不平静的池塘。乌克兰的战火还在燃烧,欧洲各国掏心掏肺地援助基辅,制裁莫斯科。要是自家领导人转头就在北京的观礼台上,和普京谈笑风生,那画面传回国内,政治上怎么交代?媒体的口水都能把他们淹死。
《南华早报》就曾披露,欧洲驻北京的外交官们私下里开了好几次会,核心议题就是要不要避开阅兵这个环节,就是怕和普京“同框出镜”,惹上一身骚。
可欧洲的顾虑远不止一个普京。他们内部也是一锅粥,根本熬不成一个统一的调子。像匈牙利的欧尔班,向来跟布鲁塞尔不是一条心,更倾向于务实外交,不会完全跟着美国和欧盟主流的指挥棒转。还有斯洛伐克这些国家,与中国的经济捆绑很深,和俄罗斯、塞尔维亚的关系也不错,犯不着为了乌克兰得罪所有生意伙伴。
但对法德这样的大国来说,就更头疼了。他们既要维护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又不能完全忽视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贸联系。这种既要又要的矛盾心态,让他们在表态时,只能含糊其辞,打起了太极。
跟欧洲的瞻前顾后相比,亚洲不少邻居的态度就爽快多了。柬埔寨、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很早就明确表示会派人出席。
他们的选择,是历史记忆和现实利益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这些国家大多在二战中遭受过日本的铁蹄蹂躏,对于那段历史,他们与中国有着共同的记忆烙印,心里都明白“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这个朴素的道理。
另一方面,中国是他们搬不走的邻居,是他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几句轻飘飘的“关切”,怎么可能动摇得了他们基于国家利益做出的战略判断?这也从侧面说明,日本想在外交上孤立中国的算盘,从一开始就打错了。
面对日本在背地里搞的这些小动作,中国的应对策略始终清晰而坚定:紧紧抓住“历史正义”和“和平发展”这两面大旗。外交部发言人一次次在记者会上重申,纪念活动不针对特定国家,不针对今天的日本,更不针对广大日本人民,而是为了铭记历史、捍卫和平。
这次阅兵,要展示的不是肌肉,而是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决心和能力。毕竟,和平从来不是靠空喊口号喊来的。手里没有打狗棍,恶犬是不会自己退却的。只有自身拥有足够的力量,才能顶住那些歪曲历史的妖风,为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提供一份压舱石。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选择九月三日这个日子,本身就极具深意。1945年9月2日,日本在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的彻底终结。中国将胜利纪念日定在次日,正是为了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纪念节奏保持一致,这本身就是对日本所谓“反日活动”论调的有力驳斥。
历史这面镜子,有人拿来正衣冠,有人却总想把它打碎。可碎片再多,映出的还是自己那张心虚的脸。日本与其满世界劝人别看,不如自己先鼓起勇气照一照。
通弘网配资-股票配资中心-配资专业网上炒股-配资公司最靠谱三个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